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热线电话:

1889远东枭雄王启文,穿越乱世誓改历史,引领文明新篇章

发布日期:2025-07-11 14:34    点击次数:132

哥们,这书简直是男频界的宝藏!热血沸腾的打斗,智谋过人的布局,主角一路披荆斩棘,从无名小卒到万人敬仰,看得我热血沸腾,直呼过瘾!每个章节都像是精心设计的关卡,让人欲罢不能。告诉你,错过这本书,你绝对会拍大腿后悔!赶紧的,加入你的书单,咱们一起畅游这奇幻之旅!

《1889远东枭雄》 作者:硬糖先生

第一章清穿啦!

“呜呜呜~~”

耳中忽然传来低沉的啼哭声,放眼望去周围一片素白,头戴孝布,身披丝麻的男男女女将灵堂挤满,低声的啜泣,而面色蜡黄但没有一滴眼泪的王启文在其中多少有些显眼。

三天前,当王启文从黑暗中醒来的时候,就发现自己身处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随后一段不属于他的记忆突然被灌输到了他的脑海中。

这里是光绪十五年的旅顺口,他代替了另一个同治十三年出生的王启文,父亲王晓智为李鸿章重要下属,也是帮助李鸿章一路走到今天的重要助力,

介入洋务运动后更是让李鸿章的势头大涨,是李鸿章绝对的亲信,甚至王晓智的妻子也是李鸿章亲自从家族中挑选的。

不过王启文很确信,在历史上实际上并没有这样一个人,尤其是之前在了解到现在工业的分部以及进展后更是如此。

如果简单的来说,那就是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以及旅顺的造船企业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中国可以建造钢面装甲以及开花弹。

“少爷,李大人请你过去。”

正当王启文低着头盘算着目前的满清工业状况时,身后有人跟他耳语了一番。

王启文转过头,认出对方是自己这个便宜父亲的老管家。

轻轻点了点头,王启文起身不着痕迹的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小腿随后走出了灵堂,两位仆人将王启文引入了书房中,李鸿章正在等着他的到来。

这不是王启文第一次见到李鸿章了,几日前王晓智病重的时候,他就已经来过多次了,王启文对他那双似乎能够穿透一切的眼睛很是畏惧。

“启文,见过李爷爷。”

王启文抱拳向着李鸿章深深鞠了一躬,随后马上站直了身子。

“臭小子,跟你老子一模一样,连躬个身都要犹豫一下,这膝盖下面也支上钢面甲了是不是?”

李鸿章笑骂了一句,显然没对王启文之前的犹豫放在心上,更没介意他不施跪礼。

“请李爷爷恕罪。”

王启文此刻实际上已经有了官职,是他便宜老子运作下来方便做生意用的,但是那段记忆告诉王启文,两家的关系非常不一般,不能用中堂大人这样的正规的称呼,

否则的话会让李鸿章不满这种主动的疏远,眼下这个时候,唯有抓住李鸿章的关系才能挽救自己的命运,要知道甲午年还有五年就要到了,

如果这场战役再次失败,除了让悲剧重演外,身为北洋中李鸿章的亲信,他也逃不过之后的责难。

“过来坐。”

李鸿章指了指侧面的椅子,让王启文坐下。

王启文这下子倒是没客气,走过去就直接坐下了。

气氛在王启文坐下后又有了一些沉闷,李鸿章半天没说话,过了半晌后才长叹了一口气。

“鼎铭,完全是因为老夫才早早过世的啊,当年若不是他拼尽全力挡下那一发暗箭,老夫何来今日啊。”

李鸿章的感叹王启文并没有太多反应,他知道,李鸿章接下来的话才是最重要的。

“启文,心中有苦闷不要憋着,李爷爷也是看着你长大的,你身上也有我李家的血脉。”

这样的关心让王启文很不适应,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人物,对此刻的王启文来说还是太远了。

“李爷爷,晚辈不是薄情之人,只是现在......我,没有时间去悲伤了。”

王启文摇了摇头,立刻进入了忧国忧民的状态,而堂外的清风也像是有意帮衬一样,将王启文的孝衣下摆吹起,露出了低下的军靴。

“启文可是担心日本之事?”

李鸿章开口问道,虽然是疑问句,但显然,李鸿章已经很确信了。

“正是,父亲自幼教导我提防日本,同治十年和光绪五年之事已给我大清敲响警钟。眼下,日本明治维新成果初现,恐怕我大清与日本之间必有一场血战。

到时,我北洋若不能跨过此道难关,怕是要........晚辈真不想见到北洋没落的那一天啊”

这一番话说的七分真三分假,但是饱含真挚的情感。

李鸿章听完王启文的话后从椅子上起身,在书房中背着手转悠了两圈,最后才看着屋外的小院开口道

“鼎铭当初在大办洋务之后便数次与老夫议论日本之事,创立大工业,更是在淮军遣散后新建北洋陆军,一切都是防备小小日本。

可惜,我大清衰落日久,外交人才稀缺,老夫逼不得已接受英吉利所谓调停,数年后让琉球落于倭奴之手。”

李鸿章似是陷入了某种回忆中,但是王启文却觉得这其中有些别的意味,此外自己这个便宜老爹并不好做出一个客观的评价,

他没能把握住历史的机遇,许多的悲剧依旧发生了,但是考虑到晚晴这个地狱难度的时间点,他干的却已经可以说得上是不能再好,留下了许多的宝贵遗产。

旅顺造船厂达到了比马尾更高的高度,可以完全自主制造7000吨左右的装甲巡洋舰,旅顺海军工厂最大能够制造德制305mm舰炮。

单单从海军装备角度考虑,能够在这么腐朽的环境中让清朝拥有自造战舰的能力,这就已经是十分难得的一件事了,更何况他留下了一支7万人的精锐陆军。

这支陆军完全由德国人训练,军官都由德国军校培训,是一支完全模仿德军的精锐陆军,还配合有西式的后勤体系,是唯一能够仰仗的部队。

最重要的是,这一支部队的中坚力量实际上是这个便宜老爹控制的,这支部队所有军官都是他亲自挑选出来,送去德国接受培训的。

这些都有可能是李鸿章意有所指的东西,但是王启文猜不透他到底指的的哪一件,还是....这所有的一切。

“李爷爷,现在一切还不晚,日本还未准备好,家父曾预计,他们最快在五年后才能进行一次冒险,只要继续将家父的计划执行下去,我们就有更好的准备,以及更大的信心。”

王启文已经厌倦了试探,他现在想知道李鸿章的具体态度。

第二章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鼎铭的眼界老夫是信任的,他协助老夫创下这一片基业也近乎耗尽心血,老夫不会任由他人毁坏我北洋之基业!”

李鸿章的语气坚定了起来,在他转过身来后,王启文能够看到一股坚定的意志,但是,王启文并不能确保这是李鸿章的真情流露。

“李爷爷,我想现在就进入北洋。”

王启文突然开口说道

“你从来都是北洋之人。”

“李爷爷您知道晚辈是什么意思,现在的北洋需要一切可以利用起来的力量,我不想置身事外。”

李鸿章转过身,在背光的情况下王启文看不清他脸上的表情,但是他分明察觉到李鸿章的眼睛眯了起来。

“那你想在何处供职?”

“经费筹措,统合工业,这几年虽然在军校之中,但是所学多为统筹,家父生前也留下些许人脉,如今晚辈要试着让北洋发展的更快。”

王启文故意没有说具体的职位,而是给出了一个笼统的职权范围,并且丝毫没有提到十分敏感的陆军,这倒是出乎李鸿章的意料。

“十五六岁的伢子,口气倒是不小。”

李鸿章笑骂了一声,不知道心中到底在想什么。

“这样吧,过段日子我在北洋中给你某个职位,你也别忘了去见见那些陆海军中的叔父伯伯们。”

说完后,李鸿章就离开了,同样也是很笼统的回复。

王启文没有得到他想要的,而且更可怕的是,他现在是处于下风的,谁也不知道由自己便宜父亲一手控制的陆军最终会倒向谁。

王启文决定,过几日就立刻要去陆军驻地看看,看看他这个王鼎铭儿子的名头好使不好使。

时间很快来到夜间,王启文被母亲勒令回去休息,这位从李家嫁过来的妇人受王鼎铭影响很深,直截了当的对王启文说道

“国事艰难,吾儿不可因私废公,父辈遗志断不可忘!”

并且暗示王启文有一人正在寝室内等他,马上去见上一面。

…………………………

在王启文的寝室中等着的人名叫秦炳辉,军情局局长,是王鼎铭留给王启文最后一道保险,也是王鼎铭用来暗中控制军队和生意的帮手,

根据原体的记忆得知,此人是跟随王鼎铭一路从太平天国时期趟过来的,对王鼎铭忠心耿耿,

之后还被派往欧洲留学负责监视军官团的工作,这也是他能够控制军情局这把利剑的原因。

王鼎铭曾经也说过,这把利剑早晚有一天会交给王启文,并警告说,军情局是成败的关键,关于这一点原体是否理解他并不能确定。

但是他很清楚,军情局的重要作用,一个完全忠诚的军情局会带来怎样的巨大优势。

“秦局长,请坐,我其实应该更早一些时间请您过来的。”

“这样其实更好,先生,我们军情局现在还不到曝光的时候。”

“没错,没错......”

王启文倒了两杯水,将其中一杯递给了秦炳辉,同时脑子里还在思索如何询问军情局的状况。

“先生,军情局是效忠于您和您父亲的,在此之前,我们已经接到王将军的相关命令,您完全可以相信军情局上下全体职员。”

秦炳辉像是看出来王启文的犹豫,马上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不,我完全是相信您的,自从我小时候第一次见到秦局长的时候就是如此,北洋的稳定完全离不开秦局长您的帮助。”

王启文喝了口水,将这一点点的尴尬给很快抛到了一边。

“所以,我现在需要知道北洋陆军的具体情况,尤其是军官的具体情况。”

“先生,这正是我要向您汇报的,北洋陆军近期被李中堂渗透良多,绝大部分军官都能保持忠诚。

但也有少量军官叛逃,军情局消灭了一部分,一部分自动放弃了军官身份离开,但是现在人心不稳,需要您站出来稳定他们。”

“我想知道军工厂的情况如何?”

“天津制造局,满足权贵一直觊觎,我军情局最近几日仍在进行收买和暗杀活动,

内部官吏进行了一次调整,已放弃生产海军军械,全力供应陆军。

旅顺造船厂和海军兵工厂保持稳定,江南制造局及造船厂保持稳定,汉阳正在稳定,军舰装甲钢的供应不是问题,海军渗透仍在稳步进行。”

这些产业十分的重要,是关系到之后战争成败的。

“明日,请秦局长将陆军的主要军官叫来这里,我有一些事情要与他们商议,

同时,我想请秦局长加强对陆军的保护,现在的陆海军中,只有陆军是可以依靠的。”

……………………

这一晚上,王启文顾不上休息,开始查阅王家控制的资金和北洋陆军的商业保护区,让主管财政的冯志宇将所有的报表都拿了过来。

历史的变换对于王启文来说有些大,但其实也不算太大,国际形势依旧恶劣,但是内部环境却有所好转。

首先就是北洋的经费实际上并不完全是由着户部来定了,在暗地里,北洋在大力的扶持民间实业家,实行了一种新式的官督商办政策。

这是北洋陆军一手操办的,外人谁也插不上手,甚至是毫不知情,在四川,直隶等地的工厂实际上是初见规模的。

并且支持民族企业家对抗外国布匹,尽全力的支持让这些人每年也拿出许多的献金,交给王家和北洋陆军,此外还有盐商和南洋的捐款和一些工业投资。

不过如果被满清发现,这说不定会立刻让那个老妖婆发动内战,在他们眼中,这是彻彻底底的藩镇行为。

所以,每年上千万两的资金现在不能拿出来明着用,只能够偷偷的使用,王启文决定合理的运用这些资金。

首先,王启文决定用这笔钱来进一步的加强陆军,7万多人的陆军按照德军编制不过四个师

对比历史上的日军实在是太少了。

况且那七万多陆军除了一个师外其余都是用工程兵,农垦兵以及商队护卫等借口才隐藏下来的,一些必要的隐藏装备也是需要的,比如铺路架桥的设备。

对陆军的加强也是让他们能够安下心来,让他们知道王家一如既往的支持陆军。

第三章只有陆军才能保住本钱

“各位请坐。”

第二日天蒙蒙亮的时候,陆军的主要军官就被请了过来,现在的北洋陆军完全被留德军官团把持,以方嘉宏,谢刚哲,穆齐,田凯,薛瑄五人为首的核心控制着军队

他们也是王家最依仗的力量。

“诸位将军怎么说也是看着晚辈长大的,按道理来说该称一声叔伯,但是晚辈想,既然诸位都是军人,那么还是以军衔来称呼比较好。”

王启文的开头有些生硬,但是态度表现的却十分明显,这是一场官方式的会议。

几位主要的军官互相看了看,又瞥了一眼站在王启文身后的秦炳辉,随后由军衔最高的方嘉宏问道

“王公子今日召集吾等不知有何要事?”

“日本人的进攻野心诸位将军应该都是清楚的吧。”

王启文没有说别的废话,直接进入了主题,这让他们反倒有点惊讶,早上的时候,他们突然被之前从未见过的秦炳辉拜访的时候,

他们还以为这是要商谈一些关于站队方面的问题,毕竟军情局这个名头之前从未听过但锦衣卫的属性他们还是很快理解了,而且王启文一个伢子怎么可能有正事。

但现在,事情的发展显然是有些超出了想象。

“是的,王将军在时经常与我等提起倭人之事,北洋陆军的一切作战计划都是以他们为假想敌展开的。”

军官团有着良好的职业素养,在短暂的惊讶之后很快就反应了过来,开始粗略的回话。

“我想知道,以现在的北洋陆军发展速度,在四年内能扩充多少部队,我指的是足够与倭人抗衡的军队。”

“这一切要全看财力,王将军一手创办了新式的北洋陆军,后勤体系,军工体系完全按照德军的样子仿造,如果能够进一步加强的话,四年内我们将有10万左右的部队。

当然,这个花费会挤占海军军费,因为算上培训军官,后勤开支以及弹药储备等,花费是远远高于海军的。”

这一点王启文倒是有一些了解,原本的历史上,袁世凯小站练兵时算过,一个一万两千多人的师算上招募,军械以及弹药的费用需要135万两左右。

现在武装一个北洋陆军师的钱实际上与这个数字差不多,主要原因是北洋现在有成熟的军工厂,75mm及以下野战炮从炮管到弹药全部都能够自产,质量还好。

而制造简单的迫击炮和掷弹筒也弥补了昂贵稀少的机枪火力的弱势。

其余的单兵装备尤其是刚刚装备的曼利夏1888步枪也获得了生产许可,北洋陆军的轻武器以及各种单兵装备成本较低。

如果考虑到编制和弹药消耗,算下来的话一个师180万两左右的价格其实可以接受,再高一些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在秦炳辉的帮助下,财权实际上王启文已经拿在自己手里了,他不开口,这些钱没人能动。

“我决定要让北洋陆军在现有规模上在扩充三到四个师,你们,有什么看法。”

“原本以为王公子在天津进的是海军学校,会将更多的资源给海军倾斜呢。”

方嘉宏笑了笑,这可是个意外之喜,没有哪个将军会觉得自己的部队越少越好,经费的提高意味着军队的战斗力,而这又关系到他们的话语权。

“海军以现在的情况看,即使我现在全力对他们进行支持,恐怕也只能和日本人打个平手,与其这样不如多给陆军一些经费,这样我们至少能够保住谈判的本钱。

海军需要时间,而现在,我们缺乏的就是时间。”

王启文对此也有些头痛,他现在能够理解自己便宜父亲的意图了,海军是老李手中的刀,而老李对战争的态度实际上并不能保证。

所以他将一切都寄托在陆军上了,至少要在海军大败后留下谈判的本钱,争取更有利的战后地位。

但是很可惜的一点是,王启文不知道他是用何手段和李鸿章达成了平衡,让王家能够保证北洋陆军的纯洁性。

如果能够从这个便宜老子手里学到些政治上的技能,或许一切就会简单不少。

王启文的话让气氛有些低沉,北洋现在实际上是一个整体,虽然政治高层有一些交易,但是陆海军的关系十分融洽。

陆军不占海军的经费,朝廷拨款几乎他们全拿,没了这个最大的问题,双方的将领可以说是有一些真诚在内的朋友。

“王公子,实际上,我们不打算在新编现有的甲等师了。”

方嘉宏在沉默了片刻后说道

“王将军早就为我们制定了计划,您今日既然开口了,那么我们的计划就会展开。

现有的四个师会分散,仅仅保留骨干力量。

其余的部队全部填充到新组建的部队中去,这样以老带新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新的四个师,他们的战斗力也不会下降太多。

花费这样也可以少一些,包括军官薪资以及训练消耗。

事实上,我们现有的四个师军官人数是远远超编的,每级都有两个副主官,而不是一个。”

王启文恍然大悟,这其实就是前苏联的路数,等于用一个编制塞入两套人,需要出兵的时候,可以留下一套军官班子,在最短时间内拉出一个新的师。

“这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吧。”

王启文在心里感叹了一声,虽然没有金手指,但是有前辈帮他创下这一片基业,却比金手指还要有效。

“那么现在就干吧,我可以给你一千万两的资金,立即将部队拉起来,但是不要张扬,要以民兵以及空饷等借口尽力隐藏,万万不可被人发现。

剩下的钱也不要留着,全部用来购买军火弹药,为战争做好准备,秦局长会协助你们整编,并掩护你们的行动。”

王启文的潜台词已经很明显了,军情局要参与到军队中去,今后会有一部分情报力两公开,在根基不稳的时候,显然可以让王鼎铭托付后事的情报局更值得信赖。

对陆军来说,拉拢之后立刻加强对他们的控制也可让让他们将自己的位置摆的正一点。

“那么何时能够公开呢?”

“那就需要等我去见一见北方的一位老人家之后,在做打算。”

第四章经费不会投入到注定失败的军队中

陆军的军官团兴高采烈的走了,多批下来了一千万两,他们的经费这一下子是远远超出了北洋海军,重要性已经比北洋海军上了一个台阶。

这多少让他们知道,王启文并不只是王鼎铭的儿子,他至少已经握住了财权,能够给陆军庇护以及足够的支持。

“先生,现在我们去哪里?”

秦炳辉从身后站了出来低声问道

“我们去找李鸿章,记住,不要暴露自己的身份。”

“是,先生。”

两人匆匆用了一些早饭,随后悄悄离开了,他们要趁着李鸿章没离开旅顺前谈好关于对日的一切问题,不然连最高层的政策的不清晰,那么这仅有的五年根本谈不上备战。

……………………

“臭小子,连个清闲的时间也不给老夫留,坐吧。”

见到李鸿章时,他刚刚与自己的女婿兼幕僚张佩伦吃完早饭,正在商议某些事情。

“晚辈叨扰了。”

王启文向两位长辈行礼,随后才坐在了椅子上。

“此次前来,晚辈有一事请中堂大人解答。”

“启文有什么话直说就好了,不必如此谨慎。”

张佩伦听出王启文这一次直白的称呼背后藏着其他的用意,连忙开口打个圆场。

“说。”

“晚辈请问中堂大人是否已下定决心用战争应对倭人的敌意。”

此话一出口,李鸿章的眉头就皱了起来。

“战和乃国家大事,你个小孩子就不必掺和了。”

“不,中堂大人此次的回答决定了我下一步的行动,我们没有时间去浪费,家父的遗志也不能被任何人破坏,清日之战必须要以大清的胜利为结束。”

王启文再说大清二字是,舌头差点打不过弯来,实际上他很不想说这两个字的。

“启文莫不是在逼迫老夫?”

李鸿章闪过一丝轻蔑,王启文还不配和他这样说话。

“并不是,晚辈断不敢如此,不过,昨天夜里晚辈已经将王府所有资金全部收拢起来准备用作北洋军费,就在刚刚,晚辈给陆军拨款一千万两。

其余的钱我需要在得知中堂大人的态度后再行分配。”

对待李鸿章这样的政治精英,只有诚实和现实的利益才能够在某些时候作为武器,和他们玩心眼,在加十个王启文也不够。

果然李鸿章的手马上抖了一下,张佩伦也一脸的惊讶,他们都知道王家有钱,有着大笔的活动资金,但具体有多少无人知道。

李鸿章只知道,王府的钱帮着他扫平了大部分的障碍,为海军建立起了一整套后勤体系。

现在王启文一口气拿出一千万两,这已经是惊人的一笔资金了,超过朝廷给北洋海军十年的真正拨款。

“启文,你欲何为?”

李鸿章很快就平静了下来,盯着王启文的一字一句的问道

“我要将一切的筹码都丢入能够影响胜利天平的地方,如果中堂大人拒绝战争或者还对肯定会爆发的清日之战抱有幻想,希望以西方调和为最终手段,

那么北洋海军必败无疑,我不会将一块钱投入到海军,这个注定失败的军队中。所有的经费会全部都交给陆军,尽一切可能避免全面的失败。”

“大胆,你是在指责老夫避战怯战吗?”

李鸿章拍案而起,大声质问道

“启文,怎么敢对中堂大人如此无礼?还不快赔罪!”

张佩伦有些急切的说道,王府虽然没了主心骨,但是底蕴还在,北洋也不能分裂。

“我没有资格指责中堂大人什么,我只是认为前路的障碍已经十分清晰了,没有时间去做多余的事情,我们现在只有两种选择,

第一是等着倭寇杀过来,我们以一藩之地对抗日本全国之力,最后被彻底打垮,软弱的京师出卖北洋,分食我们剩下的利益。

中堂大人再一次被迫签署辱国丧权的条约,被世人所误解。

第二是我们现在立刻做出改变,尽一切可能提高北洋的实力,坚定我们对战争的决心,哪怕最后只能维持一个不胜不败的局面,我们也能够应对质疑,我们也能够争取到未来。

如果中堂大人决议选第一条路,那么晚辈会赌上家父留下的一切基业独自面对敌人,如果选第二条路,中堂大人能够切实明白北洋对这个民族的重要意义。

那么家父留下的一切都将会成为北洋的养分,会供给整个北洋直到战争彻底胜利的那一天!”

王启文没有说假话,他确实准备好这么干了,军情局将协助他控制北洋陆军,将敌人给彻底的挡在朝鲜和海上。

李鸿章死死盯着王启文,希望从脸上看出些他希望看到的东西,但是很可惜他没有找到,王启文没有使用任何拙劣的政治手段。

张佩伦此时已经不能用震惊来形容了,王鼎铭的家业,王家的一切都被这个愣头青当做筹码推到桌子上了。

在他们的眼中,王启文要么是个疯子,要么,就是第二个王鼎铭,很显然,王启文很可能是第二个王鼎铭。

李鸿章慢慢坐在了座位上,饮了一口茶后缓缓问道

“启文就一定认为列强会坐视不管?”

“这个问题想必家父不止一次的告诉过中堂大人,您应该清楚我会给出怎样的答案。”

“可是老夫就是想听你亲口说!”

李鸿章重重的将茶杯放在了桌子上,以命令的口吻说道

“中堂大人,列强终究是靠不住的,满嘴的仁义道德在国家利益面前不过是废纸一张,中堂大人觉得是将北洋的全部身家绑在列强的所谓承诺上安全,还是我在自己手中安全?”

“那你就认为一定能战胜日本?”

“如果像现在这样,指着朝廷每年不到200万两的资金过活,装备,军舰依旧维持五年前的状况,那么肯定会失败。

当日本人节衣缩食求于世界,大搞产业兴国,全国上下拼命扩充军力的时候,我们还维持现状,为了一点可怜的经费打官司,

当北洋舰队的军官还因为一个外国人尽职尽责的行为而不停抱怨的话,请您告诉我胜利的希望在哪里?

但是,我们现在还有机会,重新整顿部队,我们的工业能力是充足的,能够支撑的起一支舰队,我们还有资金,能够购买更多的军舰。

战争还未到来,我们还有时间给胜利的天平投掷下新的筹码!”

(点击下方免费阅读)

关注小编,每天有推荐,量大不愁书荒,品质也有保障, 如果大家有想要分享的好书,也可以在评论给我们留言,让我们共享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