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土豪出手,金额破纪录!美股龙头Joby暴涨200%引爆资本潮
发布日期:2025-07-29 04:51 点击次数:146
阿联酋企业Autocraft一挥手,10亿美元砸向中国eVTOL企业时的科技——350架E20飞行器的订单,直接把行业纪录掀了个底朝天。 71亿人民币的单笔交易,让半年前那笔35亿的“天价”订单瞬间成了过气网红。 中东土豪的钞能力,正在给低空经济按下快进键。
订单狂潮席卷全球,中国企业成了最大赢家。
这仅仅是开始。 2025年的eVTOL行业,订单簿厚得惊人:倍飞智航刚拿下古都文旅100架订单,价值超10亿;亿航智能的50架EH216-S被贵州风景公司收入囊中;时的科技自己还握着中银金租100架采购意向。 连美国巨头Joby Aviation都坐不住了——加州工厂产能翻倍至24架年产量,俄亥俄州新厂设备已进场,股价三个月暴涨200%,市值冲破130亿美元。
电池技术撕开性能天花板
订单爆发的背后,是续航能力的生死突围。 宁德时代凝聚态电池能量密度冲到500Wh/kg,直接杀进航空市场;亿航智能的固态电池试验机能量密度达480Wh/kg,硬生生把EH216-S的续航推到200公里以上。 这些电池不仅让eVTOL飞出“玩具”范畴,更让成本结构发生质变——三电系统占整机成本35%,如今正被技术创新暴力碾压。
基础设施卡脖子问题浮出水面
当订单和电池不再是问题,新的瓶颈赤裸裸暴露在眼前。 深圳超高层建筑顶楼的Vertiport,5分钟起降间隔已是极限;郑州县域的“1+N”枢纽体系全靠5G专网死撑。 更残酷的是能源账本:一个高频起降场峰值用电直逼2兆瓦,百架机队日耗电堪比小镇用量。青岛胶东机场的光伏充电站勉强解决60%供电,重庆立体车库的换电平台争分夺秒——这些缝缝补补的方案,揭开了行业最不愿面对的真相。
适航认证进入中国速度
民航局的“分类审定+动态评估”机制正在改写游戏规则。 2座以下机型适航流程大幅简化,亿航EH216-S认证周期从3年压缩至18个月;时的科技E20适航申请被受理后,直接杀入符合性验证阶段。 政策工具箱还在加码:财政部对载重超200公斤机型直接补贴30%,运营企业每飞一小时再补2000元——这才是商业化落地的真金白银。
供应链暗战改变产业格局
跨界玩家正在重构产业链。华为云AI调度系统在深圳试点中,把空域吞吐量暴力拉升230%;美团低空物流网络靠算法砍出99.3%准时率。 上游材料战场更残酷:安泰复材成为时的科技核心供应商;中化岩土公开喊话要绑定小鹏汽车;卧龙电驱的高功率密度电机杀进动力系统前三甲。 连地方政府都化身操盘手——无锡砸20亿母基金抢攻复合材料,杭州30亿低空产业基金锁定航电系统,长三角的“200公里配套圈”已初现狰狞。
商业化落地遭遇现实暴击
当深圳试点累计飞行12800架次、准点率99.3%的数据刷屏时,很少有人注意到票价从2000元骤降到500元的血腥现实。 顺丰在粤港澳用50架货运eVTOL强推20万单生鲜配送,换来65%时效提升的同时,每单补贴烧到肉疼。 空客在巴黎奥运会的299欧元观光航线,靠政府输血才勉强维持体面——这些光鲜数据背后,是商业模型仍在ICU抢救的残酷真相。#夏季图文激励计划#